湖北工業大學MBA在職研究生研修班畢業要求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在此次獎勵大會上,由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微創治療體系的建立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蘇大附一院骨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常委、微創學組組長楊惠林教授接受了頒獎。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蘇大附一院骨科團隊繼2004年后第二次摘得該項國家級大獎。
骨質疏松導致的椎體骨折被稱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許多患者椎體骨折后因疼痛長期臥床引起并發癥,非手術治療患者在4年內死亡率高達49.4%。隨著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我國每年新增181萬名患者,罹患該病的患者預計到2020年將達5000萬。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惠林教授領銜的骨科團隊向這項世界醫學難題發起攻擊,數十位骨科專家歷時17載終于形成一系列診療新策略,技術得以在全國范圍推廣。
在楊惠林的帶領下,團隊數十名骨科醫生經過十多年的鉆研,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疼痛責任椎體”、“骨不連”概念及判定標準,并建立了調制灌注封堵和骨水泥-骨錨合技術,以及椎體精準穿刺、量化復位和“骨水泥”梯度灌注等安全操作體系,杜絕了在穿刺和灌注過程中引起脊髓損傷或肺動脈栓塞等情況,從而解決了長期以來椎體后凸成形術存在的“短板”問題。
該研究成果改變了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治療理念,針對患者實際需求形成了一體化診療新策略,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數萬例,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甚至過去因4個節段以上椎體骨折束手無策而放棄治療的病患也因此獲益,并獲得國內外同行高度認可。楊惠林教授牽頭編寫了我國首部《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規范化診治白皮書》,研究成果被美國、英國、比利時、瑞典等多國的診療指南或規范采用。
“‘蘇州理論’為促進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微創技術的進步與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原北美脊柱外科學會執行主席、國際脊柱外科著名專家Hansen A. Yuan教授如此評價。
“這份成果是整個骨科團隊幾代人心血的結晶,此次獲獎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肯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進一步普及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綜合診療理念,增強大眾的健康意識,讓老百姓從中受益。”楊惠林坦言。
- 上一篇: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報考政策解讀
- 下一篇: 湖北工業大學在職研究生如何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