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GCT復試難嗎?
1月14日上午,我校會計學院新年學術研討會在學術會堂706舉辦。此次研討會共邀請到3位老師進行工作論文分享,采用“作者報告-特邀點評-自由提問”的深度討論模式,涉及審計、盈余管理和信息披露等話題。
首先,來自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薛爽教授報告了其工作論文“Audit Risk and Assignment of the Field Engagement Managers at Audit Team Level010-57721837A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論文嘗試從審計團隊層面打開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的“黑匣子”,考察了客戶審計風險與審計師指派之間的匹配關系。李曉博士基于論文的邏輯框架,從理論推導、研究張力、審計團隊識別等方面對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見。
陳運森副教授報告了工作論文《非處罰性監管有監管效果嗎?基于財務報告問詢函的證據》。陳運森副教授基于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發放的問詢函這一有趣且重要的現象,發現上市公司在收到財務報告問詢函后,其盈余管理行為得到抑制,但這一監管效果依賴于產權性質和信息環境。朱冰博士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提出了交易所發放問詢函導致盈余管理降低的兩條路徑,并指出了文章可以進一步檢驗的幾個方面。
李哲博士分享了論文《“多言寡行”的環境信息披露模式會遭摒棄嗎?》。論文關注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多言寡行”的披露模式,以及市場交易者和市場監管者如何看待這種信息披露模式,并提出了信息傳遞效率和資產定價效率、企業主要決策者“自我包裝”這兩條可能的影響渠道。肖土盛副教授對此文進行了深入點評,從“多言寡行”的衡量、市場交易者和監管者的行為、信息傳遞效率的檢驗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議。
自由提問環節,在場老師針對三篇論文的制度背景、理論邏輯、研究設計和研究貢獻等方面展開了討論,報告人對提問人的問題也做出了一一回應。
會計學院院長袁淳、副院長王彥超、部分教師、博士生/碩博連讀生和本科生、以及兄弟院校上海財經大學和其他學院師生們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計學院的常規性學術研討活動由學術論壇、季度學術研討會、專業碩士學術前沿論壇和博士生論壇組成。此次新年學術研討會是季度學術研討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老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