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在職博士好考嗎?
6月10日至11日,第六屆“貿易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全球經濟復蘇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校長龔克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副校長佟家棟主持開幕式。
龔克向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他說,2017年1-5月,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9.8%,是重大利好消息,但國際貿易市場仍面臨政策不確定性,針對“全球經濟復蘇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研究,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南開經濟學科有著悠久辦學歷史與雄厚科研實力,希望通過研討,促進南開與國際學界的交流,取得豐碩成果。
開幕式結束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魏尚進、密歇根大學教授Deardorff、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宋錚、佟家棟、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林桂軍、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鞠建東分別作主題發言。
魏尚進指出,當美國失業率越低時,貿易赤字反而越高,在中美雙邊貿易中也出現了同樣現象,這需要從全球價值鏈視角,重新考察美中貿易對美國就業的影響。他利用中美2000-2014年的貿易數據,分析了上游效應、下游效應和直接競爭效應并進行實證研究,得出貿易的發生并沒有引起美國總失業的上升、而是就業從制造業向服務部門發生結構性轉移等結論。
Deardorff說,最可能與進口存在競爭的“敏感”部門,往往具有貿易創造效應。他在分析敏感部門國家特征的同時,利用TRAINS數據對哥倫比亞和墨西哥自由貿易區(FTA)的關稅變化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應該重視敏感部門的出現會減少FTA的收益、極少數的FTA成員會消除對其他成員的所有關稅,以及成立FTA之前相比平均關稅有上升的趨勢等結論。
宋錚表示,中國全要素生產率(TFP)越高的企業,其規模卻不是很大,原因在于有些TFP高的企業面對稅收增加,反而影響了企業規模的發展;而有些TFP較小的企業規模卻比較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取決于其在經濟中的相對地位,經濟地位較落后的企業傾向于模仿,而地位較高的則傾向于創新。通過計量模型分析得出,研發中的資源錯配,對總體生產率增長有較大影響。因此,減少資源的錯配對未來經濟增長是很重要的。
佟家棟指出,中國土地與住房價格同時呈上升的趨勢,對我國貿易特別是比較優勢是有影響的。我國2003—2013年城市數據研究表明,住房價格的上升,讓建筑業對制造業就業產生擠出效應,以及因地區不同對制造業影響存在差異,住房價格上升減少了非制造業企業的就業,因此其對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影響大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制造業。
林桂軍表示,全球中間品貿易已經占到60%以上,2014年全球最終產品出口額25.5%來自全球價值鏈(GVC)。通過對2000—2015年9個亞洲國家情況的數據分析,可得出亞洲區域外增加值貢獻率大于區域內、區域內制造業外國增加值下降、區域外制造業和服務業下降;服務貿易的貢獻率被嚴重低估;以及GVC生產的國內分工上升而國際分工下降等結論。
鞠建東說,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貿易和制造業的重要基地,需要調整生產和出口,以適應這一巨大的轉變并探索其背后的驅動力。他通過比較中國1999—2007年制造業產品和出口數據,用理論模型和實證檢驗,發現中國制造業產品已向資本密集產業轉移,但是出口并沒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在增加,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在下降;生產率的增長偏向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等三個事實。
本次研討會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主辦,為期兩天。會議期間,魏尚進受聘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佟家棟為他致送聘書。此外,會議還舉辦了貿易網絡分析、制度環境與貿易政策、研發投入與企業創新、全球價值鏈分工、外商投資與市場競爭、全球化與中國企業經營等分論壇。
- 上一篇: 清華大學在職博士雙證如何申請?
- 下一篇: 清華大學在職博士的社會認可度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