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該怎么報考呢?
北大EMBA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注重國際化和實踐性,以及平等、融洽、開發的學習氛圍,為商界領袖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交流平臺,感受到思想激蕩的力量和觀念創新的魅力。
Day 1:學習經濟學既要重視理論也要結合實際
上課伊始,海老師首先根據課程大綱講解了課程的性質與目標,本次課程的教學邏輯是首先弄清楚基本概念,再學習一些基礎性的理論,再通過理論理解宏觀經濟政策。海老師在給出馬歇爾、薩穆爾森、斯蒂格利茨等著名學者對于經濟學的定義之后,談了他所理解的經濟學,他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理性行為的一門科學,能夠指導人們怎樣做決策。
接著,海老師強調了學習經濟學的重要性。學習經濟學可以改進自身的思考方式和觀測社會的角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學和金融學的各種理論與實踐;并更有助于制定出良好的政策、實現有效的管理。海老師以非洲奴隸貿易中奴隸販子“上船點人”和“下船點人”兩種選擇下黑奴死亡率差異極大的例子,以及我國農村改革中從人民公社到“包產到戶”產生巨大差異的例子說明了政策制定者需要通過經濟學理論和思維方式來思考政策的效果。
在簡要介紹了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稀缺、選擇、機會成本)之后,海老師開始專注于講解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體經濟現象的學科,關注的四個主要問題是商品與服務市場的總體均衡(物價穩定)、生產要素市場的總體均衡(就業充分)、對外經濟的均衡(國際收支平衡)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 (經濟增長)。宏觀經濟學問題復雜、理論多樣、經驗各異,海老師通過講解古典理論、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理論、供給理論等理論致力于解決的問題以及觀點的差異說明了宏觀經濟學的這三個特征。
下午的課程中,海老師重點講解了GDP、CPI、失業率等重要宏觀經濟指標。具體內容包括指標的定義、計算方法、經濟實質以及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這些指標的走勢。在講解GDP的過程中,海老師談到了對于中國經濟增長階段的判斷以及經濟增長背后的產業結構變遷,結合發展經濟學的理論講解了如何看待GDP增速,并對于未來中國經濟走勢提出了獨特的看法。
Day 2:理論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對現實的分析了解
伊始,海老師帶著大家簡要回顧了上一節的課的內容。如果說上節課是通覽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諸多概念,討論當代中國的有關問題,那么這節課的核心便是理論。亞當斯密作為第一個把經濟學系統化的經濟學家,提出了供給與需求的概念,指出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通過價格來調節經濟。以他為首的古典派和后來的新古典派都認為經濟靠供給來推動,只要生產出足夠多的產品就一定可以賣掉,賣不掉一定是價格的問題。而1929-1930年美國經濟危機出現的大蕭條卻挑戰了這一看法。為什么看不見的手停止了運行,為了解釋這個問題,經濟學領域出現了凱恩斯革命。凱恩斯理論假設勞動市場的工資是剛性的,可以提高,卻很難下降,所以失業是必然存在的結果。而供給則不一定能達成完全購買——由于儲蓄的存在,勞動市場的資金流動并不是簡單的“工人的工資一定全部用于購買”,進而出現了“有效需求”的概念。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蕭條,此時便需要政府通過開支來彌補不足。
在介紹完相關的基礎理論和計算原理后,海老師結合了現實中的例子帶著大家進行了幾道例題的計算,以幫助同學更好地厘清這些概念。隨即他指出2008年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問題如何解決,本質上是選擇凱恩斯還是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的問題。最初由于cpi過高,加上外在經濟環境的壓力,政府按照凱恩斯主義理論,為保障人民生活質量施行了4萬億的救市計劃,希望通過刺激需求來解決短期的經濟問題。而在介紹了雙方理論各自的優劣,并回答了同學的問題,解釋為什么政府從4萬億的刺激需求轉向了供給側的改革后,老師又借此引出了政府如何調控市場的宏觀經濟政策章節。老師先是介紹了兩種不同的財政政策,隨即通過計算證明了凱恩斯的刺激政策雖然有乘數效應的擴大,但最終卻一定會是赤字政策。而除卻政府的財政政策之外,銀行也可以通過利率調整和銀行準備金控制來改變經濟情況。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用又和美聯儲有怎樣的區別。這些理論結合上許多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顯得異常地詳實有趣。
由于海老師十分關注中國經濟的最新發展動態,并且作為實干家,他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無時無刻不在收集著各行各業的有關信息,通過現實狀況來校準理論的應用方向,所以在很多問題上他有著高屋建瓴的觀點。課程中他分別解釋了中國為什么要進行供給側的改革。改革做了些什么,做得怎么樣,好不好。不足之處在哪里,要怎么改革才能避免未來可能存在的危險。我們每次經濟的增長都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從農民到輕工業,再到耐用消費品的出現,然后是汽車和住房。在這些簡單的物質變化得到滿足后,我們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開始追求的是生活的質量,所以產業的轉型要求也就開始變高。結構不及時調整,需要的東西提供不了,不需要的東西卻在不斷生產,這就直接導致了資金的流動不均衡。有錢的產業越來越有錢,沒錢的產業如何刺激需求也無法被拉動,最終出現了包括貧富差距在內的諸多問題。而具體到人,如何從人的角度去面對這些問題,海老師也結合自身觀察給出了一個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他還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的乘數效應會沒有理想中那么高,中國非典時期的生產問題是怎么出現的。如何從數據和政策觀察未來的經濟走勢。在這些案例的討論中海老師還簡要談了談比特幣,跟同學們交流了許多觀點與看法。這種融會貫通的教學方式,和并不是死讀書本,而是無時無刻不對如何在現實中應用這些概念獲取信息進行分析和解答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歡迎與支持。課后,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地熟悉這些概念,海老師還精心準備了許多相關的習題以供大家思考。
Day 3:經濟周期中的中國經濟
因為上次課是一個月以前,為了方便大家回憶起課程最后的貨幣政策,海老師精心挑選了央行降準新聞作為課程的起始,解釋了中國式QE,RR,SLO,SLF等諸多名詞的含義,分析了央行釋放7000億基礎貨幣的實際含義,并借此和同學們總結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中國宏觀經濟發生的許多變化。進而,老師引入了短期經濟波動和宏觀調控,也就是在提出了問題后,我們應當怎么解決問題。
經濟經常是短期波動的,存在著一種經濟周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資本主義有兩個周期性不能克服的矛盾,一個是周期性的金融危機,二是貧困化。他注意到了雖然企業大多都有生產計劃,但是市場整體卻常常是無計劃性的,最終導致了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經濟活動大多都在這兩個情況中不停搖擺,例如中國經濟目前顯得有一些不景氣,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卻在出現過熱現象,我們都處于小小的經濟周期之中。
而經濟周期中最常見的術語就是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了。和大家想象得相反,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雖然常常同時出現,卻并不意味著必然,絕對不能輕易劃等號。80年代的美國就是因為搞不清這個,在出現經濟停滯現象后使用了錯誤的針對手段,最終導致了時任總統下臺,經濟陷入低谷——當時美國所面臨的正是滯脹危機,由于兩次石油危機明顯抬高了成本價格,所以經濟衰退的同時出現通貨膨脹。大家一定要注意區分cpi和經濟發展的區別,不要陷入必然的思維陷阱中去。
下午的課程,海老師結合上午的經濟周期理論簡單回顧了近五年來我國宏觀的經濟形勢,介紹了各省的具體情況。中國宏觀經濟這幾年的放緩并非整體問題,而是各地區發展的不均衡。但老師對中國經濟報有很強的信心,因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規模經濟可以減少經濟周期中不景氣的時段出現的影響。隨后他帶著大家討論了一些常見的宏觀經濟方面的誤解,總結了經濟長期發展所必需的幾個因素。
Day 4:從歷史和政策的雙重角度分析中美貿易戰
在簡單回顧了前一天的內容后,海老師指出,不管是認為經濟波動是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矛盾的馬克思,還是提出了政府干預理念的凱恩斯,他們都同意經濟出現波動時,政府將會出臺相應政策以穩定經濟。而在我們現實的考慮中,開放經濟除了之前課程中的凱恩斯模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外,還應考慮開放市場的國際金融問題。而國際金融問題最重要的則是匯率的相對穩定,外匯的相對供求是影響匯率的直接原因。
08年全球金融危機,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由于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衍生品危機。而97年的東南亞危機,實際上卻是由于匯率崩潰導致的金融危機。當時東南亞經濟已保持了三四十年的快速增長,投資者們本來就已經對這塊市場采取了觀望態度,加上東南亞市場不僅有FDI,還有流動性極大的股市投資,于是兌換外幣迅速出現了連鎖性反應,國家外匯儲量迅速降低。政府為了穩定匯率只能人為壓低官方匯率,導致官方匯率低于市場匯率,其中的差額使得人們信心愈發不足,因而兌換量持續走高。最終泰國無法維持穩定,導致了經濟的崩盤,其他國家和地區隨即也出現大量恐慌,資產紛紛外逃。彼時新加坡和臺灣地區經濟依舊處于起飛階段,只是微微放緩,卻因為泰國的崩潰而抵達了經濟發展的終點。“這就是為什么我國政府一直不敢放開對金融的管控,包括之前管理比較混亂的P2P也在努力納入體系中。”之后海老師簡要介紹了中國“復關”,試圖加入WTO的歷史和過程,為下午的中美貿易戰進行了知識上的鋪墊。
匯率,是國際金融中的一個價格系統,正如國內經濟需要穩定價格,國際經濟也是如此。海老師介紹說,在資本可以自由流通的前提下,影響匯率的決定因素是外匯的相對供求,背后則是相對利率。世界的三大匯率制度,不同匯率制度下政府想要影響經濟的不同手段,海老師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介紹。
下午,海老師主要回答了同學們的各種實際疑問和困惑,其中最被熱議的就是中美貿易戰話題。憑借著豐富的知識與經驗,老師同時分析了中美雙方的不同心態。例如為什么美國將中國稱為匯率操縱國,還有從中國要求加入WTO開始雙方就存在的長期爭執。海老師指出中美雙方的主要爭執,實際上是對WTO公平競爭,自由貿易原則兩個方面的不同強調。針對此,海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政策性建議,并且認為中美有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不會爆發同學們所擔憂的直接沖突。除此之外還有同學們比較關注的,產業升級的騰籠換鳥帶來的實際問題,量化寬松人民幣債款帶來的挑戰,以及企業與畢業生不匹配現象。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江西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復試必須參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