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學院
中醫各家學說教研室,全名為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聯合教研室,簡稱“各醫”。1978年11月基礎課部成立,設置了“各醫”教研室。2011年9月在行政上劃歸為中醫臨床學院管理,之前由基礎醫學院管理。
承擔課程主要有:中國醫學史、中醫各家學說、歷代名醫選講等課程,其中中醫各家學說和中國醫學史課程,為我校開設較早的中醫必修基礎課程。1956年,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湖北中醫學院的前身)主辦“武漢中醫研究班”,開設五門中醫基礎課中含有“中國醫學史略”30學時,“中醫各家學說”260學時。
經歷年發展,1986年本教研室的專職、兼職教師達8人之多。先后有萬碧芳、熊選璞、周剛順、王子謨、傅沛藩、梅夢英、朱曾柏、李昌明、顏克海、趙鴻云、柯新橋、周秀英、湯淑文、李永謙等老師在該教研室任教。本教研室現有專任教師3人(李成年、王玲、劉瓊),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2人,教研室主任由李成年副教授擔任。
2004年,經上級審核批準成立“中醫醫史文獻學科”點,于當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現有“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碩士點1個(含中國醫學史、文獻研究室、圖書管理)。碩士生導師6人。研究方向為醫家、文獻典籍、疾病等與中醫醫史文獻相關的研究課題。
1986年10月,曇華林新教學大樓竣工之后,于第七層樓建有“中醫醫史陳列館”,供學生與外賓參觀學習。并備有中國醫學史教學電影二部。近幾年,教研室老師進行了《中國醫學史》“三聯”教學法、各家學說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和《中醫各家學說》“經緯”教學法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