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院
學院始建于2003年,其前身為中藥系,2005年更名為中藥學院,2015年與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共建中藥資源學院(合署辦公,2018年已獨立在云浮校區招生),大學城擁有獨立的主體教學科研大樓,學生分布于大學城和中山校區。現有教職工88人。其中專任教師77人),專任教師中正高19人,副高32人,副高以上的教師約占66.23%;博士61人,碩士11人,碩士以上教師約占93.5%。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42人,雙聘院士1人,特聘教授2人,珠江學者1人,珠江新星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千百十”培養對象2人;廣東省中藥中西醫本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為秘書長單位);2個廣東高校教學團隊(中藥學、中藥分析學),2個廣東高校創新團隊(中藥分析學和中藥資源學)
學院設有中藥化學、中藥分析、臨床中藥學、中藥藥理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制藥、中藥炮制8個系,以及實驗教學中心和中藥標本館與藥用植物園(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子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廣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與香港大學中醫藥學學部共建現代中藥研究中心;現開設中藥學、中藥制藥2個本科專業,中藥學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廣東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中藥制藥專業為廣東省特色本科專業和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建設點;在校本科生1951人,中藥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314人;教學科研用房面積近14400萬平方米。擁有一批先進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能夠滿足基礎實驗與專業實驗的需要,并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撐。
中藥學學科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中藥分析學學科為國家中管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中藥學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在教學科研條件建設上,建有3個廣東省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科技廳),1個廣東高校中藥質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教廳),1個省級中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中管局重點研究室(中藥數字化質量評價技術研究室和嶺南藥材生產與開發研究室),”、“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1個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國家中醫藥優勢特色教育培訓基地,2個廣東高校教學團隊(中藥學、中藥分析學),2個廣東高校創新團隊(中藥分析學和中藥資源學)。2018年斬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專項,獲資助1269萬元,“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2項。5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6項,獲各級各類項目立項310項,共獲資助8743.962萬元。與企業簽訂橫向合作項目97項,獲資助2354萬元。申請國家專利56項,已授權27項。發表科研及教改論文752篇,其中SCI收錄160篇。主編(副主編)專著20篇。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1項,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和中華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