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學院
我們的發展歷程
1991年,依托寧夏大學歷史系雄厚的師資力量,開始以旅游文史專業招生,是寧夏最早的旅游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和最早進行旅游學科研究的科研基地。
2000年,成立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旅游管理系,下設旅游文化、旅游規劃和旅游企業管理三個教研室和旅游文化研究所。
2020年,寧夏大學依托我國加快向西開放戰略、緊扣文旅融合發展時代脈搏,于5月15日,正式成立文化旅游學院。文化旅游學院是寧夏首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單位,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社會服務與咨政研究成果豐富,積極引領旅游教育改革創新,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為寧夏乃至西北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我們的師資
文化旅游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2名,職稱結構:教授1名,副教授6名,講師5名。我院教師具有較高的國際化程度和寬闊的國際視野。分別在英國薩里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美國密蘇里大學等高校留學或訪學,占全系師資的42%。
近年來,文化旅游學院12名教師組成的研究團隊已完成縱向、橫向課題60余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寧夏哲社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計10余項,自治區級教改課題2項,其他各級課題10余項。承擔區內外各類橫向課題30余項,總經費近300萬。
我們的產學研合作
近年來,文化旅游學院在政、產、學、研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合作網絡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尤為緊密。文化旅游學院與寧夏文化和旅游廳,各市、縣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緊密對接,積極開展智庫建設、戰略規劃、產業導師等合作;與國內外多所高等院校廣泛開展合作,不斷拓展辦學視野和豐富辦學模式;注重校企合作,與萬豪酒店集團、凱賓斯基酒店集團、杭州泛海釣魚臺國賓館、上海迪斯尼度假區、國際假日酒店集團、文旅中國、巔峰智業、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騰訊旅游沙坡頭旅游區、黃河大峽谷旅游區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人才培養、實踐基地、聯合研究等方面保持著長期的合作,其中部分企業已成為我院穩定的產學研基地。
我們的定位、使命和理念
定位:引領寧夏文化旅游的學術研究方向、服務地方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成為在西部地區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學院。
使命:文化旅游的研究者與傳播者,文化旅游教育改革的踐行者;文化旅游人才培養的基地、文化旅游科學研究的高地。
辦學理念:以旅游教學和學術研究為基礎、以旅游產業需求為導向、高標準、專業化的培養具備領導能力的旅游業中高管層管理者及應用型人才。
辦學目標:學院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走應用型、國際化之路,緊貼西部地區和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力爭用5—10年時間,打造成以文旅融合為特色、產學研一體化的,“西部一流”文化旅游學院。
我們的未來
學院將下設旅游管理系、旅游規劃系和文化產業管理系。旅游規劃系將實行定制化培養計劃。四年制本科教育,列入普通高校第一批(重點批)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文理兼招,實現在校生規模800-1000人。
以現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教育為基礎,盡快實現旅游管理學術型碩士招生,逐步實現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雙軌發展的局面,并以此為基礎,逐步發展國際留學生教育和旅游管理博士生教育。
加快成立文化旅游產業研究院、全域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和葡萄酒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等多個重要應用型研究平臺,在旅游教育創新、MTA教育、旅游行業標準化、旅游扶貧、旅游智慧化建設、旅游公共服務與管理、旅游商品研究等領域承擔起高等院校的社會責任。
依托中衛云計算基地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實現旅游學科的“四庫”建設工程,即旅游專題資料庫、旅游圖書文獻庫、旅游行業數據庫和旅游企業案例庫,更好地位寧夏旅游學科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