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最早可追溯于建校初期成立的紡織化學工程系,學院1979年招收化學師資班,1980年起招收染整工程專業本科班,1984年起招收環境工程專科班。1999年根據學校院系調整要求抽出環境工程專業和紡織工程系的空調工程專業組成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同時紡織化學工程系更名為化學化工系。2002年根據學校發展要求原化學化工系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合并組建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同時,化學化工系的染整工程專業調到紡織與材料學院。在原化學化工系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發展期間,先后成立給排水工程與科學專業(2000年)、應用化學專業(2001年)、生物工程專業(2002年)、環境科學專業(2003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0年)、土木工程專業(2014年),申報成功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土木工程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學院一度成為全校學科點和專業數最多的學院之一。
2017年,根據學校學科和專業調整的規劃,原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與原藝術工程學院的建筑規劃與環境藝術系、理學院的力學教研室組成了城市規劃與市政工程學院。原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組建新的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按照人才強校戰略,學校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陳芬兒教授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學家,聘請西北大學范代娣教授為學院院長,外聘專家和學院現有的35位副高職稱以上的教師隊伍,構成較強的師資力量。學院現有專任教師中已取得博士學位54人,在讀博士2人,具有招收博士生資格的導師3名,具有招收碩士研究生資格的導師32人,陜西省高水平人才2人。學院現有本科生970名,碩士生150余名。
從2018年起,學院按照學校部署已整體遷至臨潼校區,目前擁有以教學科研為主的實驗教學中心4個、分析測試中心1個;現有實驗室總面積為5002m2,其中教學實驗室3302 m2,科研用房1700 m2;儀器設備總數4454臺(套),其中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30余臺(套),總價值3333萬余元;化學實驗中心2007年被評為“陜西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為“省級化學品檢測中心”會員單位;近幾年與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陜西煤化工技術研究院、陜西省建設項目環境監督管理站、海生果業、國聯質檢、陜西再生資源產業園等省內外多家企事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
學院注重人才培養,目前已為國家培養本科生、碩士生6000余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工作單位的領導和技術骨干,考研率名列學校前列。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英語競賽、全國化工設計大賽等多項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學院特色社團“綠風”環保協會榮獲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陜西省校園文化建設一、二等獎,鄭曉坤同學榮獲全國“三好學生”稱號,艾曉帆同學榮獲“陜西省第二屆道德模范”提名獎,2016年學院黨委被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學院將按照學校第二次黨代會和“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奮斗目標,立足“四個一流”,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充分發揮兩個主體的作用,埋頭苦干,砥礪奮進,以更加優異的成績邁向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