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簡稱安全學院)依托的安全學科已有80余年發展歷史。2016年4月,依托我校安全科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學科(A類學科/陜西省一流學科/一級博士點學科),由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兩個系合并組建安全學院。2016年10月,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批復設立安全監管監察學院(西安),與安全學院合署辦公;2019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陜西省教育廳和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簽約共建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煤火災害防控、礦井瓦斯治理、安全與應急管理、災害應急救援、消防科學與工程、氣體與粉塵爆炸控制、智能開采與通風安全等七個二級博/碩士點學科方向。目前在讀本科生899名,碩士研究生333 名,博士研究生90名,留學生3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107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教授22人(含3名二級教授,3名三級教授)、副教授27人;擁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勞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和全國安全文化專家等國家級人才6人,以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師德楷模、陜西省特支計劃、陜西省杰出青年等省部級人才15人。發展形成了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陜西省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團隊和2個陜西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
學院擁有國家礦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礦井開采及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煤火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陜西省熱動力災害防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陜西省工業過程安全與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煤火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礦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軍民共建火災物證鑒定中心、西安市城市公共安全與消防救援重點實驗室(籌)、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與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西安市應急管理局、陜西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研究院聯合成立)等1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以及國家級煤礦開采與安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應用型安全技術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陜西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陜西省實驗教學中心等4個國家和省部級教學平臺,建設教學科研實驗室50個,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優良的條件和環境。
學院在侯運廣、唐海清、賀敦良、劉冠姝、李新東、常心坦、徐精彩等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良好師德風范的幾代帶頭人的帶領和培養下,經過八十余年的發展,逐步凝練形成了煤火科學與防控、礦井通風與瓦斯災害防治、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安全與應急管理、氣體與粉塵爆炸、城市公共安全、消防科學與工程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近年來,先后承擔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專項等國家級項目70余項、省部級項目130余項、企業委托橫向項目千余項。取得了一批標志性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0余項;出版教材著作9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千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部分成果已轉化,在煤礦、礦山救援基地和消防救援機構等推廣應用,并出口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孟加拉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