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學院
能源學院源于1938年7月北洋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組成的國立西北工學院礦冶系,辦學可追溯到1895年的北洋大學工學院采礦冶金科。1957年采礦系調整到由上海整體遷至西安的交通大學。1958年9月15日,西安科技大學的前身——西安礦業學院從西安交通大學分離出來獨立辦學并隸屬于原煤炭工業部,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礦業工程類五年制本科高等院校,采礦工程系是學校成立時最主要的教學單位。
2018年9月15日舉行了采礦工程八十周年紀念,八十年來,能源學院和學校的發展休戚與共,歷經西北工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學院、西安科技大學,一直是我國采礦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現已形成學科特色鮮明、專業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優越的教學與科研體系。
目前,能源學院下設采礦工程系和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系。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采礦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形成了完善的本科、碩士、博士三級培養體系。學院現有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384人,本科生813人。
截止2020年,學院有教職工8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30人,以及兼職教授10余人。學院在侯運廣、劉聽成、吳紹倩、石平五等老一輩教授的帶領下,培養了以伍永平、黃慶享、柴敬、來興平等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人才和知名專家。擁有院士工作站,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崗位等人才平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1人,陜西省百人計劃4人,陜西省青年科技獎2人,學校“胡楊學者”8人,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