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
云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培養各民族高級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創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接見過我校師生代表;周恩來、彭德懷、陳毅、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李嵐清、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等親臨學校視察,關心各族師生的成長進步和學校的建設發展。
學校首任正副院長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和張沖兩位將軍擔任。自建校以來,一批學界名流,如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學家馬曜教授,著名民族學和考古學家汪寧生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何耀華教授,著名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少英教授,著名史學家謝本書教授等,成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發展的奠基人和中堅力量。經過6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現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現擁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個專業碩士點。現有9個國家特色專業、11個省級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12個省級重點專業、13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23個省級一流專業。現有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 1 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省級高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項目4個、省級小語種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東南亞南亞語種新專業支持計劃建設項目1個。學校曾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擁有“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范基地”、“全國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藥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培養基地。
學校現有科研基地2個、創新團隊4個(其中省部級3個,地廳級1個)、協同創新中心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其中院士工作站2個,專家工作站3個)、智庫1個。2015-2019年,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達到114項;獲得國家自科基金各類項目達到76項;獲得省部級、地廳級項目、橫向課題累計500余項。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9024人,其中本科生25187人、碩士2783人、博士85人。現有教職工1823人,其中專任教師1389人,聘請校外教師222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04人,副教授392人,博士學位356人,碩士學位700人,博士生導師24人,其中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國家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云嶺學者,云嶺英才獎勵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云南省教學名師,云嶺教學名師,省級高校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百余人。學校占地2550畝,校舍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擁有國家級、省級研究機構及人才培養基地十余個,1個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近20000件。圖書館擁有各類紙質圖書200余萬冊,電子圖書近130萬冊。《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被教育部社科司評為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百強期刊”。學校始終以立足邊疆、服務邊疆、服務民族團結繁榮發展為己任。云南25個世居少數民族中的第一代學士、碩士、博士、專家、學者、黨政管理干部、企業家,大多數由我校培養,特別是29個云南民族自治縣中的民族干部,大部分畢業于我校。學校開設有藏語、傣語、傈僳語、拉祜語、景頗語、佤語、納西語、彝語、哈尼語,壯語、苗語、白語等12個民族13個少數民族語種專業,是全國開辦少數民族語言專業種類最多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