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
法學院設有法學、應用心理學、知識產權三個本科專業,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77人,研究生267人,共計1644人。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重點,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開展繼續教育,努力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艱苦奮斗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四川省首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專家”獲得者1人。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有2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人才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92%,其中博士21人,在讀博士5人。
法學院是四川省首批立項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按照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學院不斷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提倡案例式、討論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現已有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10余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實踐教學方面,學院現有法律診所實驗室、模擬法庭實驗室、物證技術實驗室、知識產權實驗室、心理測量測評實驗室、心理學生物反饋實驗室、行為觀察室、團體輔導室等12個專業實驗室,設備總價值1000余萬元。有研究生專用多媒體教室1個,研究生專業學習室5個,研究生案例討論室2個,有標準化的模擬法庭1個,法律碩士報告廳1個。同時,學院依托綿陽市法律援助中心設在學校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等社會服務工作;依托省級十佳志愿服務社團——“為樂”志愿服務與研究中心,深入綿陽市周邊社區及鄉鎮,常年開展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服務等,良好的基礎條件,為學生搭建了寬廣的實踐技能培訓平臺。
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省政法委和省教育廳將法學院的共建單位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四川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將綿陽市司法局、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此外,學院還在省內其他各級行政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30多家校外實踐基地,每年可提供法學、知識產權、應用心理學等專業實習崗位近500個,讓學生在不同類型崗位上獲得全方位能力提升。依托學院校外實踐基地,學院積極推動落實高校與司法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已選派多名教師赴綿陽市法院系統掛職鍛煉,已選聘40余名司法實務部門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
學院注重加強學科平臺建設,2002年成立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中心2007年被批準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1年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社會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在學院掛牌。201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授牌并掛靠法學院。2014年綿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綿陽市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四川綿陽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與研究中心成立;2019年,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與輔導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