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
運載工程與力學學部成立于2007年7月22日,由我校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具有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工程力學系、船舶工程學院與具有時代氣息、煥發勃勃生機的汽車工程學院和航空航天學院整合組建而成,是學校成立的第一個學部,是一種新的學科組織模式。它的成立打破了院系界限,對于整合資源、集成學科群體優勢、搭建創新大平臺,適應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對于促進學科交叉、發展新型學科、優化學科機構和拓展學科領域;對于實現本科大類招生,培養厚基礎、寬專業、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均具有重要意義。現任學部部長為李剛教授,學部黨委書記為劉剛教授。
學部擁有國家級平臺7個,省部平臺9個。國家平臺: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船舶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結構優化理論與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先進裝備設計與CAE軟件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災減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與校建設工程學部聯合)、橡塑制品成型數值模擬與優化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車輛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省部級平臺:遼寧省先進制造設計與CAE軟件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先進船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車輛先進設計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控制與整車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極地海洋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空天飛行器前沿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深海浮動結構工程實驗室、遼寧省重大裝備先進設計研究平臺、遼寧省工程科學計算協同創新中心(籌建)。
學部現有教工260人,本科生1280人,碩士研究生1161,博士研究生500人,博士后16人。擁有一支以院士和學術大師為帶頭人,以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包括鐘萬勰、程耿東、申長雨3位中科院院士,俄羅斯外籍院士1人,韓國兩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8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含青年)4人(3個為首席單位)、領軍人才4人,國家級優秀青年人才10人,星海青千4人,教授86人和博士生導師106人。學部擁有“計算力學與工程科學計算”、“結構優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結構優化的理論、方法與應用”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1個以及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
學部教學和科研實力雄厚,設備條件一流,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及學科發展前沿,針對運載裝備先進設計與分析技術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取得了若干原創性成果,解決了一批重要工程中的關鍵力學問題。近年來,學部年均科研進款總額超1.6個億,人均科研經費70余萬元。新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7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類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一般類項目2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成果鑒定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