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系)成立于1949年,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宗旨,秉承“明德格物,博學篤行”院訓,以“培養一流精英人才、建設一流科研平臺、打造國際一流學科、建成世界一流學院”為目標,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績,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機械工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機械工程系與學校同齡,是我校最早設立的8個系之一。1949年,大連理工大學(時為大連工學院)建校時,即成立了機械工程系。1999年,由原機械工程系整合模具研究所和工程訓練中心,成立機械工程學院。
學院是我校體量最大和學科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現有師生員工總計3156人,包括教職工229人,博士后22人,本科生1501人,碩士生1099人,博士生305人。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機械工程”學科進入A檔(前2%-5%),為我校排名最好的學科之一。
學院擁有一支以多名院士領銜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46人,其中教授/研究員68人。獲得國家級人才榮譽或稱號30余人次,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萬人計劃獲得者4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1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級青年科技人才5人。
學院人才培養基礎雄厚。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連續兩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全國工程教育6年期的專業認證。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3門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金屬切削機床》、《機械制圖》等教材國內影響力極大。
學院科研工作成就斐然。在高性能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微納制造、制造過程測量與控制、重大裝備設計等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特色,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級科研任務,近五年科研經費約5億元。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0余項,其中領銜獲得國家級獎勵6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眾多研究成果在國家重點領域的研究所和企業得到轉化應用,助力“長五”飛天、C919大飛機首飛、“玉兔”登月、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
學院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出了眾多杰出的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和大量的優秀專業人才。以培養學術引領者、社會領導者、行業領軍者、工程領創者為目標。70多年來,學院培養畢業生合計27357人,其中本科21316人、碩士5103人、博士832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原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中國科學院院士俞鴻儒、徐性初、申長雨、賈振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殷國茂、郭東明,原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潤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憲平等,均為我院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