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工學院
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立于2005年,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創辦的廣州師范學院化學系。現設有三系、三中心、四所,即化學系、化工系、食品系;分析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實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能源與催化研究所、現代化學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食品研究所、精細化工研究所。
學院現有教職工119人。專任教師85人,其中教授27名,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63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青1人,國家優青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6.5%。近年來,隨著學校人才倍增計劃的實施,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的進步,師資隊伍結構有了重大的飛躍,形成了一支以國家杰青為領頭、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發展性強的師資隊伍,為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現有本科專業3個: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其中,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均為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有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教學(化學)、材料與化工4個碩士點。學院參與的區域水環境安全與水生態保護學科群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化學工程與技術是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學院擁有國家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廣東省節能環保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氫能與綠色催化重點實驗室等若干市級重點實驗室。
近五年學院承擔科研項目168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6項、省部級等項目54項、與企業合作項目33項,科研經費5159.8萬元。在JACS、Angew. Chem. Int. Edit.、Chem. Soc. Rev.、Adv. Mater.、Energ. Environ. Sci.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779篇,其中29篇入選1% ESI高被引論文,6篇入選0.1% ESI高被引熱點論文;申請專利95項,獲得授權6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5項、丁穎科技獎1項。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效益顯著,僅微波萃取專利轉讓為企業年增產值上億元;水性樹脂及涂料實現產業化2000 噸/年,年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
我院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本科生中實施以學生科技競賽帶動學生專業素質全面提升的“凌云工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挑戰杯”為龍頭的各類學術科技競賽,每年55%以上的學生獲得學校的各種科技創新立項資助。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全國化工實驗大賽等學科專業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的獎項將近20項,計有3人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2019年學院本科生的讀研率超過30%,名列全校第一。
學院實驗室面積5800平方米,固定資產3800余萬元。擁有變溫掃描探針顯微鏡、原子吸收光譜儀、X-射線單晶衍射儀、X-射線粉末衍射儀、拉曼光譜儀、變溫掃描探針顯微鏡、電感應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紫外可見差示掃描量熱儀、紅外光譜儀及原位紅外光譜監控檢測系統、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儀、熒光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綜合熱分析儀、比表面孔隙分析儀等系列大型儀器設備。與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曁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有密切的學術往來,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完美的工作平臺。
學院分析測試中心為校院共管機構,實驗室面積超300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4500余萬元儀器設備,多為先進的、高精密的、跨學科的大型設備,主要面向化工、材料、納米、地理、環境、生命、醫藥等眾多學科提供檢測服務,已成為廣州大學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和現代分析的重要基地,目前中心已取得省級資質認證。
分析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界面電化學基礎、微納復合材料及應用、納米能源材料及器件等,致力于將基礎研究成果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國民經濟的主要應用領域,開展應用基礎及應用技術研究。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以國家杰青為領頭人的多學科融合的骨干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