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農業學院
【發展歷程】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具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學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華南農學院湛江分院,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湛江農業專科學校,1997年湛江農業專科學校與湛江水產學院合并組建湛江海洋大學,設立了二級學院農學院,2005年6月隨學校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2019年12月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我校特聘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寫院名。堅守保障國家糧食與耕地安全,推動鄉村振興,幾十年如一日開展植物科技、動物科技各領域研發,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濱海農業特質的新農科人才,為廣東省和我國三農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專業學科】學院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技術和園林等4個系。現有作物學(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依托學科)、畜牧學(其二級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為廣東省第九輪特色重點學科和廣東省“珠江學者”設崗學科)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增博中);有作物遺傳育種、熱帶園藝作物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生態學,以及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生產學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農業碩士(農藝與種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畜牧)、風景園林碩士2個專業碩士類別。
學院現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農學、生物技術、園林、園藝、植物保護等8個本科專業。動物科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和廣東省一流專業專業;動物醫學專業為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園藝專業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生物技術專業為省級戰略新興示范專業。動物繁殖學、獸醫臨床診斷學、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動物生產學為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
【教學與科研平臺】學院擁有較為完善和系統的教學與科研實驗平臺。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農業生物基礎實驗室、作物實驗室、園林園藝實驗室、農業資源與環境實驗室、動物科學實驗室和動物醫學實驗室6大實驗室(下設有28個分室);建有作物基地、生物技術基地、園藝園林基地、動物科學基地、教學動物醫院和農業生態園等多個校內實習基地和 70 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建有廣東省動物健康生產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廣東省植物生產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省級實驗教學平臺。設有“院所合一”的中國東盟海水稻研究院,推動濱海農業學科群的建設和發展,下設辦公室、國際種質資源與生物信息學研究中心、遺傳育種研究中心、生態環境與精準改良研究中心、生態高值種養研究中心、功能食品研究開發中心和市場開發與技術推廣中心;設有“院所合一”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下設雜優水稻育種研究室、甘蔗研究室、林果種業工程研究室、動物營養研究室、植保科技中心、生物技術應用研究室、分子遺傳育種研究室、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生態研究室、植物病理研究室。熱帶作物高效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紅江橙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雷州山羊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特色家禽生態健康養殖科技創新中心為省級協同創新平臺,熱帶園藝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師資隊伍】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編教職工136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07人,具有正高職稱人員36人,副高職稱人員34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75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49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人才8人,獲評“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知識型”先進個人1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4人,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8人,省級教學團隊2個。成功聘任了袁隆平院士為我校特聘院士和中國東盟海水稻研究院榮譽院長,聘任了“海稻86”發現者、海水稻研究專家陳日勝、著名水稻研究專家馬國輝研究員、美國田納西大學終身教授Hwa-Chain R. Wang為我校拔尖人才講座教授,續聘拔尖人才講座教授、新西蘭Lincoln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湛江市榮譽市民”Ravi Gooneratne博士。近3年來,學院引進高層次人才34人,其中教授博導4人,博士30人。
【人才培養】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國18 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679 人,在校碩士研究生 132人(含留學生 14名)。學院進一步完善了學生培養的教育、評價、保障、服務和創新體系,實現了學生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形成了“一專業一特色、一系一品牌”為亮點的專業技能及學科競賽新局面,促進了學風、教風建設,扎實推進素質教育。近年來,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率都一直保持在93%以上。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科學研究】學院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近年來現有教師獲得各類科研課題3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課題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余項,省部級項目100多項,到賬經費9000多萬元;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錄72篇;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科研獎11項,廳市級科技進步獎18項;驗收、鑒定成果76項,通過省級新品種審定20余個;獲國家授權專利16項;出版專著22部,教材6部。2019年國內高校人均科研經費排行榜109名,人均高達19.8萬元。
【對外交流合作】學院不斷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增強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能力,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努力為區域經濟和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人才支持。先后與美國、新西蘭、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與廣州、深圳、陽江市、茂名市、北海市等地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
【發展愿景】自創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和發展,學院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海大組建后20多年來,學院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顯著提高,招生規模適度,完成了從專科到本科、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飛躍,學院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不斷增強,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國內農林牧業科技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傳承海大精神,再創學院輝煌。濱海農業學院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適應國家需求的新農科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濱海農業學科群體系,突出重點學科和特色專業,加強產學研結合,進一步完善教學基礎設施配套、師資隊伍結構優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全力備戰增列作物學、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加快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湛江)建設,實現教師發展,學生發展。
歡迎有志之士加盟我院,共舉濱海農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