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院
工程學院源于1958年華南農學院的“農業機械化教研室”,1961年成立“農業機械化系”,1984年發展為“農業工程系”,1993年成立“工程技術學院”,2001年更名為“工程學院”。
現有在校學生2804人,在職教工112人,其中具有正高職稱22人,副高職稱38人,中級及以下職稱52人,具有博士學位64人,博士生導師18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農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學院擁有農業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和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2個工程碩士和1個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農業機械化工程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車輛工程、工業設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7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廣東省特色專業,“交通運輸”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農業機械學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農業機械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和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現有教學、科研用房面積13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7000多件總值1.1億元。擁有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精準農業航空應用技術研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級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擁有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田農業裝備技術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科技廳國際農業航空施藥技術聯合實驗室;擁有廣東省農業航空應用、廣東省水稻移栽機械裝備、廣東省山地果園機械創新和廣東省果蔬農產品冷鏈物流裝備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水稻、柑橘、甘蔗、荔枝龍眼、香蕉、棉花6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在水稻生產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南方特色農作物生產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和精細農業關鍵技術、農業航空應用技術等研究方向特色鮮明,先后形成一批填補國內空白和國際領先的重大成果,實現了技術轉讓以及產業化生產應用。近五年,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0余項,發表論文13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230余篇,出版專著與教材26部,授權發明專利280多件,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余項,其中羅錫文院士團隊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目前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在內的主要科研項目近50項,項目經費超過1.8億元。學院先后與英國Silsoe學院、Silsoe研究所,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麻省州立大學、肯塔基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加拿大McGill大學,法國蒙彼利埃高等農學院、法國國家環境與農業科技研究院,澳大利亞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昆士蘭大學、悉尼大學、南昆士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山形大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鄧迪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