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學院
歷史沿革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學科發展與辦學歷史悠久,學術積淀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創辦的“農林化學門”。1925年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農林化學系分設出“土壤肥料門”。1952年成立華南農學院土壤農業化學系。1992年更名為“國土資源與環境科學系”。1996年與植物保護系合并組建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2015年,經學校學科和學院結構調整之后,目前資源環境學院由6個系和1個本科實驗教學中心組成。一直以來,學院秉承“明德、務實、樂學、善思”的院訓,繼往開來,為建設“和諧資環、卓越資環、幸福資環”的理想目標而不懈奮斗。2012年學院被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現狀概況學院現有在校生1811人,其中本科生1499人、博士生71人、碩士生237人、留學生4人。學院有教職工145人,教授(研究員)30人、副教授(副研究員)58人,博士生導師28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占87.07%。。設有土壤科學系、植物營養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態學系、地理信息系、測繪與遙感系6個系。有生態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6個本科專業,其中生態學為廣東省特色專業和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環境科學專業設立了國際班,實行學分互認人才培養模式。擁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等兩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個農科生態學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和1門省級研究生示范課程。擁有國家級大學生理科(生態學)實踐教育基地、廣東省生態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廣東省生態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等各級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20多個。學院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生態學兩個廣東省優勢重點一級學科。建有農業農村部華南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華南熱帶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再開發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華南土地綜合整治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田土壤污染防控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現代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土地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環境友好型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廣州遙感真實性檢驗站、華南農業大學鄉村生態振興產業學院(省級)、生態環境與資源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等12個省部級和3個廣東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平臺。2020年學院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成功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2019年生態學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榮獲兩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項成果榮獲2018年度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