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在職研究生必須要參加論文答辯嗎?
考研調劑其實是一個需要嘗試和冒險的過程,有時需要很強的定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為調劑過程中由于選擇太多,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會被別人的言論而左右,有的人因為調劑志愿一直沒有回應而將自己的標準一降再降,看到有學校要人馬上就報了。當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被錄取了,而其他學校的調劑已經結束,而錄取的學校又不想去,于是就想到了二戰。而二戰的成績不一定比現在好,還浪費了時間。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所以在這里提醒大家,不要只是為了調劑而調劑,在給對方發出自己的調劑申請的時候,就應該冷靜下來,理智的想想假設這個學校給了你調劑錄取資格,自己從內心上會不會去。如果你壓根不想去,不如搜集下合適的信息,找一找精準的調劑機會,人在過度緊張的時候腦袋是不清醒的,不要自己先把自己弄得混亂了。如果現在就很猶豫,感覺那個學校自己去了也很迷茫,等參加了調劑復試真的拿到待錄取通知,你可能會更加難做決定,尤其是為了參加調劑復試要奔波去其他城市的同學,建議先仔細想清楚到底想不想去這所學校,如果不是堅決對這樣的誘惑說不,實際上每年靠第一志愿找到理想學校的不超過百分之八十,但是每年還是有不少同學通過調劑找到了自己合適的院校。調劑必須要自己多去聯系招生辦、爭取,可以考慮一些學校新成立的專業,這些專業知道的人少。
關于一戰失敗,原因無非是兩個:一個是精力投入,一個是學習能力。
復習最低要提前半年,考研并非簡單的事情,而且報考本來也都遵循二八原則,即名校很多人哄搶,而非名校的很多專業只能靠調劑來填滿生源,所以如果你想考到好的學校,就要早早開始復習,如果你還在按兵不動,輸是必然的!
如果是因為能力問題的,確實要考慮清楚這可能不是意志力和時間就可以解決的。
特別提醒:如果調劑錄取了決定“二戰”,一定要在短板上下功夫,因為人都比較愿意學自己擅長的,但根據木桶原理,一戰中的弱項恰恰才是二戰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