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資源學院北依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山,南臨具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大汶口文化發祥地—大汶河,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學院現開設工程管理、土木工程、采礦工程、工程造價、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安全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設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礦業工程、地質工程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點,在校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共計2400余人。
學院設有工程管理系、資源工程系、地質工程系、測繪工程系、研究生教育管理辦公室5個教學管理單位,擁有煤礦充填開采國家工程實驗室、山東省巖土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泰安市巖土工程研究院、泰安市復合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泰安市巖土工程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省、市級科研平臺,設有1個實驗中心、1個礦業工程綜合實訓中心和工程建設造價管理、礦山開采技術、工程加固與工程材料等3個研究所,設有工程建設與管理、地質勘探與工程測繪2個研究中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合理,現有專兼教師7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26人,教師具有較好的工科學科相互滲透的專業背景。教師中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19名,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名,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名,全國煤炭教學名師1名。
學院近三年獲得中國煤炭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山東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獲省級精品課程、省級一流課程、省級教改項目等十余項,教育部產學合作項目5項。
學院近三年主持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60余項縱向科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點重大項目在內的120余項橫向科研,其中3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公開發表包括SCI、EI等高水平論文在內共計27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近三年年均科研合同經費均在1500萬元以上,科研經費充足。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堅持社會化、市場化和綜合化的辦學原則,已與美國的俄克拉荷馬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悉尼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和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以及國家行業協會等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學院始終立足于行業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走“政、產、學、研”協調發展的辦學之路,注重人才培養質量,重視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畢業生考研率、升學率和就業率均居山東省同類學校前列。學院積極開展服務建設、交通、礦業、能源、咨詢等各個領域的工作,努力為企事業單位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