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始建于1983年,于1999年升格為經濟管理學院。在近40年辦學過程中,學院始終秉承“德學雙馨、濟世經緯”的院訓,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學院下設經濟、管理、會計、統計、國際會計等5個系,現有省級研究平臺3個,校級研究所2個,院級研究所4個。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即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其中工商管理為省級示范性碩士點);有5個專業型碩士授權點,即工商管理碩士(MBA)、會計碩士(MPAcc)、金融碩士(MF)、應用統計碩士(MAS)、工程管理(MEM)。
2019年,我院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20年1月,我院正式成為國際認證BGA銅牌會員,進入BGA國際認證流程。主動探索更多強化國際交流的方式,以認證工作為契機,推進學科建設國際化、規范化。
學院教職工近15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2人,博士67人,在讀博士16人;碩士生導師60人;省級學科帶頭人6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各1人;鐵道部“火車頭”獎章獲得者1人、“贛鄱英才555工程”1人;還有井岡學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雙千計劃”入選人才、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此外,學院還專門聘請100余名校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及兼職教師。
科研獎勵方面: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00余項,橫向課題130余項,科研經費近3000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0余項,其它獎勵50余項,其中:全國教育規劃二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出版專著近40部,主編教材30余部;公開發表論文1000余篇,其中150余篇學術論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復印中心收錄和CSSCI、SCI/EI檢索。
院企合作方面:與全國鐵路總公司、中車株洲公司、 部分鐵路局等10多家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局面。一方面,為行業企業定向培養學生。校企“雙主體”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雙師型”師資培養、跨學科交叉專業共建,使行業企業參與到我院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同時,我院輸出知識與技能,為行業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建立緊密型、共生型的合作共享機制。另一方面,我院為行業企業培訓業務骨干。結合不同企業差異性的培訓需求,學科提供“短期集中培養”、“點對點課程開發”和“合作課程開發”等培養模式。2016-2019年期間,我院先后為行業企業培訓40多期,共計5000多人次的專業培訓。不僅為軌道交通行業提供了專業性的知識輸出服務、提升了人才的專業技能水平,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一大批培訓學員已經成為行業翹楚和業務骨干。與此同時,憑借良好的口碑,學科在行業內聲名鵲起,也進一步夯實了校企合作基礎,拓寬了學生就業渠道。
建言獻策方面:學院一直以來關注區域與行業發展動態與需求,主動建言獻策,2016年以來共獲得省部級領導批示十幾項。其中2019年7月,校黨委書記萬明教授和周才云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專家建議積極開設高鐵旅游專列推動“江西風景獨好”的旅游資源“駛”向全國》先后獲得省委書記劉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施小琳,副省長吳忠瓊三位省領導的肯定批示。2020年6月,校黨委書記萬明教授、周才云教授、陳沈平部長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促進畢業生就業和留贛就業的對策建議》獲得易煉紅省長的肯定性批示。
橫向課題方面:自2016年以來,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多舉措為國內各有關鐵路局提供了技術性服務,橫向課題經費達120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鐵路局建設發展中面臨的勞動用工、投融資策略、產供銷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盈利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困境。完成了《“一日一圖”背景下客運段動態預算管理研究》、《珠三角城際鐵路開行四輛編組動車組可行性研究項目協議》、《昆明局集團公司人力資源成本控制體系研究及分析》、《鷹潭市鷹西南北通道工程涉鐵安全風險評估編制》、《差異化結算下鐵路貨車段修實行目標成本動態管理及應用研究》、《基于基層組織創新的鐵路車載通信作業成本管控實踐》等70余項橫向課題研究。
辦論壇、建基地方面:一是我院先后舉辦了第九屆海峽兩岸企業管理學術研討會、第28屆環太平洋管理國際研討會、中國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發展論壇(第二屆至第五屆年會)等高端學術論壇和學術會議,邀請國內著名院士、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江西省傳經送寶、把脈問診,對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謀新路發揮積極的作用。二是2019年6月我院國際經貿規則與標準研究基地成功列入首批國際經貿規則與標準研究基地共建名單。依托研究基地的標準化成果,轉化運用于基地孵化的會展與研學等項目,打造具有卓越績效的一流企業,建立相關實習基地,從而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力爭構建國際經貿規則與標準協同研究的網絡體系,從而服務地方經濟。
建院以來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的經濟管理類人才,眾多畢業生已取得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