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于2008年成立,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的環境監測大專班、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環境材料開發研究所,是福建省最早開展環境保護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的單位之一。學院與國內外同行保持著友好往來,與美國、英國、日本、芬蘭、加拿大、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學術合作研究,每年都有交流生赴歐洲、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大學開展聯合培養。
學院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教授、副教授4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4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閩江學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福建省雙創人才1人、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福建省新世紀人才1人、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3人。設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擁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擁有資源循環與生態修復省級高原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環境化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化學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擁有聚合物資源綠色循環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污染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改性塑料技術開發基地等創新平臺;共建國家級生物技術與生物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擁有1個福建省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1個“福建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培育)”和30多個本科教學“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和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類競賽中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近年來,每年都有學生赴歐洲、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大學交流學習。連續多年年研究生就業率達100%,本科畢業生簽約率名列學校前六名。
學院立足于為海峽西岸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與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福建省環境保護廳、福建省供銷社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合作關系,為省內外50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科技創新與產業技術服務。在“環境規劃與評價”、“環境修復與水源地生態恢復”、“污染控制與水資源循環利用”、“固體資源高質化與環境友好材料”和“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工藝”等方面形成特色,并通過“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近五年,學院注重專業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強化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目標,編著出版教材10多部,完成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0多項和200多項環評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多項,發表研究論文500多篇,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