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學院
歷史與社會學院的前身是歷史系,初建于1932年,經歷了文史、史地、歷史等科系的發展,至今已有80余年的辦學歷史,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科之一。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汪治蓀、光仁洪、陳正飛、胡澱咸、萬繩楠、張海鵬等先后在我院執教。學院秉承“傳承歷史文化,創造健康社會”的辦院理念,累計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人才逾萬人。其中有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奇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首席大法官王勝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卜憲群研究員等。
學院已經形成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融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并存,全日制教育與繼續教育并舉,在安徽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歷史與社會學院。設有歷史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學四個本科專業以及中國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社會學、社會保障、經濟史、教育史等二級學科碩士點13個。另有社會工作、學科教學(歷史)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國家級特色專業(歷史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史)以及省級精品課程4門。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和專門史)。我院是省首家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掛靠我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60%;博士29人,比例達48%;在讀博士9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0人,是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學緣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優良、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
歷史學專業(師范):該專業是我校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是國家級特色專業、省首批教改示范專業。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能夠勝任在中等學校從事歷史學教學、教學研究和其他相關工作者,以及具備從事高等教育、學術研究潛力的后備人才。專業基礎課程中國古代史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近代史、近代國際關系史為省級精品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國史學史、歷史文獻學與信息檢索、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歷史文選、世界當代史、西方史學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史學概論、史學論文寫作等。畢業生獲得用人單位、研究生招生單位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社會工作專業:該專業是社會學一級學科下屬的專業之一,為安徽省首家招收本科生,目前是校級特優強專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該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工作理論、方法與實務能力,主要培養能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工作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群團組織、社區等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會服務、社會工作評估等工作的專門人才以及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和科研人員。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省級精品課程)、社會工作概論、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心理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概論、社會福利思想、社會工作技能等。本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考試通過率高,畢業生以自己的專長、能力和優勢獲得了用人單位的青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是公共管理學科下屬的專業之一,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該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公共管理理論、管理技術與管理方法等理論知識與實務,主要培養能夠在政府部門、各類公共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及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和科研人員。主要課程有: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行政能力實訓、公共經濟學、公共財務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管理統計學、管理文秘與公文寫作、電子政務與辦公自動化實驗、決策方法與技術實訓、公共政策學、公共關系學、西方經濟學等。目前在全校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方向)輔修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在公務員考試、碩士研究生錄取率穩定上升。
社會學專業:本專業是社會學一級學科下屬的專業之一,授予法學學士學位。該專業注重社會學理論、社會統計與社會調查等技能的培養,具備從事社會學應用和研究工作的素質與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社會管理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心理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社會統計學、專業統計與信息系統、社會保障、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環境社會學、人口社會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社會政策、社會問題、社區導論等課程。本專業學生多次參與國家級專業調查,畢業生就業去向為黨政機關、教育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社區、文化傳媒機構、專業調查機構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