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前身為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起始于1992年的計算機應用專業,1995年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經過近30年的建設,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的發展,構建起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工程4個系、1個實驗實訓中心,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2個研究所,以及校級計算機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大數據與模式識別研究中心科研平臺。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5個本科招生專業;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點,其中軟件工程為校級高原建設學科。近年來,學院積極從國內外高校、知名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專業教師中98%具有碩士、博士學位,40%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20%具有境外學習經歷,60%具有企事業單位鍛煉經歷。
學院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指導思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大力推進學科專業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專業;軟件工程專業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源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嵌入式及計算機網絡方向,依托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建設,為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源于軟件工程專業的企業級軟件開發與數據挖掘方向,依托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建設深入建設的新興專業;人工智能專業源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智能信息處理方向,為國家首批,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建設深入建設的交叉專業。
學院建有機器視覺與智能控制、云計算與大數據、計算機網絡與嵌入式系統、機器智能與模式識別、軟件技術與服務等5個研究室,在科研方面已形成獨具特色、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2016年以來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3項,橫向項目60余項。發表教科研論文近200篇,其中48篇被EI收錄,21篇被SCI收錄。申請發明專利121項,授權發明專利50項,實用新型專利44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4項,專利成果轉化17項,獲安徽省科技成果1項。通過學科方向的調整,學科團隊的建設,彰顯出學科的特色,提升了學院科研層次和承接產學研項目開發的能力,學院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有了極大提升。
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14個。建有計算機協會、智能車協會、物聯網協會、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協會、軟件與網絡應用協會以及單片機與嵌入式協會等6個學生科技類協會,配備骨干指導教師,安排專用活動場地,提供設備和經費支持,依托7個學生創新開放實驗室和校創客工作室、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平臺,大力培育學生科研團隊和專業競賽團隊。近年來,學生多次在A類賽事獲獎,2019年獲省級以上學科競賽表彰近400人次。畢業生理論基礎好,專業動手能力強,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就業率超過95%,每年都有一批學生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