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為生物系,是學校五八年重建時的四個學科之一。為了適應當今生命科學迅速發展的需要,1998年9月,學校決定組建成立生命科學學院。目前,生命科學學院下設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生物資源與環境系和1個院中心實驗室,擁有“生物資源與環境”省級重點學科1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1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環境科學3個本科專業。目前,全院有教職員工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全日制本科學生559人,各類成人教育在校學生232人。
生命科學學院以“服務本省、瞄準前沿、加強應用”為辦院宗旨,以學校“211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參與國家特別是安徽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上形成了優勢和特色。在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先后研制了植物多糖類新藥、培育了一批食藥用真菌、開發了魔芋系列產品和微生物活性保健制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積極參與安徽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治理建設,成為安徽省環境保護局、林業廳和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技術依托和合作單位,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特有珍稀動植物的生態行為、淮河和巢湖污染的生態治理和造紙黑液的生物降解等研究上取得了較大進展。1995年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6項,科技部攀登計劃研究項目2項,教育部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7項,其它縱向研究課題22項;承擔橫向委托研究課題15項,開發研究成果或產品7項;與美、日、德、俄等國專家合作研究項目5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
長期以來,生命科學學院始終把培養具有較高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學生作為自己的“生命線”。大力加強生命學科八門主干課程的教學,選派名師擔任這些主干課教師;根據生命科學是以實驗和實踐為基礎的特點,大力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探索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對獨立、相互補充的教學模式,并按照課程的內在聯系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調整、合并和更新現行的實驗教學內容;對高年級學生實行導師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重視學生的野外實習和專業實踐,縮小了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差距。1995年以來,平均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畢業生考取研究生,其余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也達到93%以上。
良好的師資隊伍是確保學生質量和學院快速發展的根本。近幾年,學院積極鼓勵年輕教師的業務進修,大力引進急需人才,發揮老教師的作用,并聘請了一批知名教授、專家擔任學院兼職教授。目前,42位專職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5人,教育部骨干教師1人,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6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有全國勞動模范1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1,并有7人享受國家或省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