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是浙江工商大學中一個以大商科為背景,具有鮮明工科特色和學科專業優勢的學院,涵蓋從全日制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大學教育體系。
本科教育及平臺: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應用化學等四個面向全國招生的本科專業,其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國家級一流專業、國家一類特色專業、浙江省重點專業、“十二五”浙江省優勢專業和“十三五”浙江省特色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浙江省一流專業和重點專業、“十二五”浙江省特色專業和“十三五”浙江省優勢專業;建有國家首批卓越農林(食品)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食品工程與質量安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省生物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十三五”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省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團隊。根據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邱俊平版),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專業排名:5★+第2名/221;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排名:5★-第15名/254。
學科建設及平臺: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立博士后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食品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和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學院現有現代食品安全與營養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食品營養與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實驗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究聯合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果蔬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糖醇應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全國功能發酵食品消化與營養評價中心、國家海水魚類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浙江省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平臺水產品加工等科研平臺。擁有浙江省水產品加工產業重點創新團隊和浙江省生鮮食品貯藏加工與安全控制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院與美國MONELL化學感官中心成立感官科學實驗室,與英國利茲大學成立食品口腔加工聯合實驗室,與新西蘭梅西大學成立食品消化與營養聯合實驗室,并聯合英國利茲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成立食品科學與營養國際大學聯盟,依托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和國際大學聯盟成立食品科學與營養國際博士后創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學為浙江省食品學會理事長單位。
科學研究:圍繞學科5個方向開展研究。食品科學與營養-圍繞食物成份及微結構在消化道過程中演變規律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為研究核心,探索食品營養的現代科學問題。食品質量與安全-開展食品感官科學理論技術及食物供應鏈中各類危害因子的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及儀器研發。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開展水產品的加工、安全與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解決水產品加工與貯藏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開展農產品產后生物學基礎、加工品質控制技術及綠色保鮮技術的研究,傳統食品現代加工和品質控制、農產品活性物質和天然防腐劑等開發研究。食品生物技術-開展乳酸菌細菌素生物合成、遺傳調控、抗菌作用模式和益生菌功能等研究,推進發酵食品產業的發展。“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篩選及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獎。食品學科(歸屬農業科學大類)ESI排名接近0.4%。
師資及教學科研條件:師資力量雄厚,年齡、職稱梯隊結構合理,共有教職工12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7人,正高職稱34人,副高職稱3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8人,專任教師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訓經歷的超過60%。分下沙和教工路二個校區,實驗室總面積24000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億元,3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112臺(套),在學科專業范圍內已建成國內先進、省內領先的教學科研實驗室。
人才培養:目前在讀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1200余人。設有“旭明-司必林”、“金家麟”、“榮盛控股"和“宗樹義”等專項獎學金,以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勤奮學習。為進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實行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導師制,在培養計劃中設置了“創新創業學分”和“素質拓展學分”,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可以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研究,使學生自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院學生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浙江省各類學科競賽的金獎、特等獎。近三年本科畢業生考取國內外一流院校研究生的年均升學率在30%以上,2020屆更是達到了41.7%。與英國利茲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卡迪爾·哈斯大學、日本芝浦工業大學、日本國立香川大學等20余所國外高校簽訂了學生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等協議,為品學兼優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和深造創造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