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審時度勢提出“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戰略,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2007年6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省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中,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簡稱“農學院”)應運成立。
建院近十余年來,學院秉承“至誠于農,耕道為民”的辦學使命,肩負起推進浙江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擔當,致力于服務浙江“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神圣使命,堅持育人為本,實施創新驅動,凝聚文化優勢,努力建設成為浙江大地“農業人才培養與培訓的基地”、“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地”和“農業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陣地”。
學院設有園藝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作物學四個一級學科,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產前、產中、產后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其中,園藝學和作物學為省級一流學科。
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逐步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設成為浙江大地“農業人才培養與培訓的基地”。現有園藝、作物、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術型碩士點,農藝與種業(作物、園藝、種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植物保護)、食品加工與安全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園藝、植物保護、食品科學與工程、農學、食品質量與安全、茶學6個本科專業,以及園藝(觀賞園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糧油儲檢)、食品質量與安全(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技術)3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省級優勢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2個。2012年起,農學、園藝、植物保護、食品質量與安全等4個專業為浙江省定向培養基層農技人員(事業編制);2015年起,食品科學與工程(糧油儲檢)為浙江省糧食系統定向培養糧油儲檢人員。現有省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省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優秀研究生課程2門。目前在校本科生1732人,碩士研究生333人。
學院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使命,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著力推進教學與實踐、科研與技能的緊密結合,積極鼓勵學生融入教師的科技創新,努力培養具備生態文明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復合型人才。近3年,本科生獲得各類科研創新訓練項目資助100余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10項,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新苗人才計劃)資助15項;學生第一作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SCI論文2篇,一級期刊9篇,核心期刊16篇;榮獲“挑戰杯”等各類省部級獎項10余項;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高質量就業率達60%以上。學院設有“拜耳”、“勿忘農”、“蕭農”等企業獎學金。
學院緊密圍繞浙江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浙江大地“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地”。近3年,開展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達356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2項,省部級項目57項,研究經費達63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36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29多篇;授權專利35項。與我省杭州、寧波、溫州等22個市(縣、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轉化并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5年來,學院共派出省級科技特派員141人次,其中有13人次被授予“浙江省功勛科技特派員”、“浙江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榮譽稱號。
學院建有“浙江省農產品品質改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山區農業高效綠色生產“2011協同創新中心”、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植物生產類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和中-荷種子中心、薯類作物研究所、生物種業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實驗室總面積9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5000多萬元。此外,還建有現代智能化玻璃溫室、農作園等多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擁有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科院、勿忘農集團、浙江農科種業有限公司及各市(縣)農業企事業單位等校外實習基地50余個。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美國、德國、英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