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東南大學一月在職研究生準考證下載打印注意事項
新華社長沙12月10日電(記者張玉潔)記者10日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委宣傳部獲悉,在永順老司城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中發現大型排水設施。這一重大發現,或許能揭開老司城城墻800年不倒之謎。
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司治之地,是中國西南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權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00多年,鼎盛時期管轄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2016年5月1日拍攝的湖南老司城遺址景區。
據了解,永順老司城遺址興建于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其觀賞性、完整性為中國現存城市遺跡中所罕見。該遺址位于永順縣城東19.5公里靈溪河畔,總面積25平方公里,隨形就勢分為生活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宗教區、教育區、居民區和作坊區等八大功能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
2010年以來,文物部門對老司城及外圍遺址進行了數次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出土文物1.2萬余件,基本探明了遺址地表、地下的分布情況和功能分區,對宮殿區路網、城址建筑年代等有了較為準確的認識。2015年7月,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0月31日,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老司城遺址啟動新一輪考古發掘。
航拍下的大型排水設施。
“新一輪考古發掘區域位于老司城的土司生活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項目負責人張濤說,經過1個多月的考古發掘,考古隊在土司生活區北部發掘出一段長約44米,寬約3.8米至5.6米,殘高2.8米的城墻。該段城墻由內、外兩道城墻組成,內墻比外墻建設得略早。在內、外墻之間較寬的空間中形成一條大型的排水溝,溝底用土坯磚堆填,并用沙質黃土夯實。
記者發現,在多處陡峭地段,排水溝被設計成階梯狀。坡度越大的地方,階梯的間距越短。在坡度小、地形平緩的地方,階梯的間距相對較長。在排水溝內部接近出水口的位置,還有很多圓形或方形的大型石塊。
在老司城遺址中新發掘出大型排水設施。
據張濤分析,當山洪暴發時,巨大的水流通過北部城墻中的排水溝傾瀉,到排水溝尾部受到大石的阻擋,會向四周形成散流。如此反復多次,可以使水勢逐步得到減緩,從而減輕洪水對城墻、城門和城門入水口的沖擊。
“老司城建造在坡度很大的山上,雖利于防御外敵攻擊,但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山洪的威脅。一旦山洪暴發,將對山坡上的土司宮殿和街巷造成嚴重破壞。”張濤說,而大型排水溝和其尾部減緩水流沖擊的大型石頭的設計,起到了保護城墻的作用。這或許就是老司城城墻能長期經受山洪考驗而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
- 上一篇: 報考東南大學在職研究生雙證考試沒通過怎么辦?
- 下一篇: 參加東南大學在職研究生考試,如何高效率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