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院
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揚州師范學院政史科,至今已有50余年的辦學歷史。1998年,揚州大學合并前原6所駐揚高校的馬列教研室、社科部(系)以及原師范學院政法系合并組建揚州大學政法學院(社科部);2001年,由原6所高校德育教研室于1998年合并成立的揚州大學德育教研室合并到政法學院(社科部);2004年,政法學院分設,分別成立揚州大學法學院和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科部);2011年4月,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科部)分設,分別成立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和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年、2018年學院連續入選江蘇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86人,其中專職教師75人,教授15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35人;42%的教師具有博士學歷或博士在讀?,F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省“333培養對象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省“333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人、省高?!扒嗨{工程”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2人、省“雙創”博士4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年度影響力人物提名獎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1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1人,人才隊伍結構合理、發展潛力較大。
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以及中共黨史研究、學科教學(思政)2個二級碩士授權專業,全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思想政治教育)1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和重點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入全國前1/4,評估等級為B。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重點建設專業和揚州大學品牌專業。
學院設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7個教研部,承擔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任務。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江蘇省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習實踐基地、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當代中國民主政治研究中心、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揚州公共文明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掛靠學院。
學院緊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教研工作成效顯著,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學科研究特色。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江蘇省社科規劃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重大重點項目等10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光明日報(理論版)》、《教學與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等重要刊物發表文章數百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等權威出版機構出版學術著作20余部;先后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特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馬院姓馬,在馬言馬”,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堅苦自立”的揚大精神,發揚“初心永銘,引航鑄魂”的院訓精神,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牢記使命引航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富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