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學學院
歷史沿革:
海洋科學學院的前身為大氣科學學院下設的海洋科學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2005年組建海洋科學系,2008年獲評中國氣象局重點學科和江蘇省重點專業,2012年成立海洋科學學院,2014年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簽訂協議共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重點建設海洋科學學科。學院設有海洋科學、海洋技術和海洋資源與環境3個本科專業,其中,海洋科學專業是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建設點。學院具有一級學科海洋科學碩士、二級學科海洋氣象學碩士和博士授予權,現有在校生456人,本科生380人,碩士生59人,博士生17人。
專業設置:
海洋科學專業主要方向為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技術專業方向為海洋遙感和水聲探測,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方向為海洋生態和海洋環境。學院教學計劃嚴謹, 培養方案科學,通過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任選課、實踐實習課5個層級的課程群,系統培養學生扎實的數理基礎和良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專業適應能力強, 能從事海洋科學研究與分析、海洋資源調查與開發、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設備研發與應用、海洋遙感資料處理與應用等相關工作。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專任教師63人(外籍5名),行政教輔人員10人,博士后2人。具備高級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38%,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達100%,國際化率73%。學院現有江蘇省海洋科學雙創團隊2個,數十名教師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海洋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雙創”、江蘇省“特聘教授”、江蘇省“六大”、江蘇省“青藍工程”、江蘇省“333工程”等國家及省級以上榮譽。此外,學院還有雙聘院士3名、海外院士2名。授課教師中多人獲評省級、校級教學名師和?!皟炐憬虒W質量獎”、“大學生最喜愛的教師”、“優秀研究生、留學生導師”等榮譽。
科學研究:
經過學科凝練與隊伍建設,學院目前已形成了海洋微波遙感、海洋數值模擬與觀測、大氣海洋動力學團隊、海洋光學與遙感、海岸帶環境遙感、海氣相互作用及預報、極地海洋生態數值模擬與觀測、海洋資源與環境、應用海洋學等9支科研團隊,其中包含江蘇省雙創團隊2個。近5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近120項,科研到賬經費超過9554余萬元,以第一單位或合作單位發表論文近450篇。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共42項,出版教材和專著共8部。學院教師以學校為第一單位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獎3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江蘇省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一等獎1項。
教學水平:
學院具有成熟的本科教學體系,在核心課程群中擁有《物理海洋學》等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精品教材3部,省級教材基金2項,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25項。近五年主持省級和校級教學改革創新項目40多項,發表教學改革與研究論文70多篇。學院教學實驗設備齊全,建有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風波流水槽實驗室、基礎流體力學實驗室、海洋生化綜合實驗室、行星流體力學實驗室、海洋動力遙感與聲學實驗室、江蘇省海洋環境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海洋數值模擬與觀測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海洋科學教學實驗中心獲批江蘇省海洋科學綜合訓練中心和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學院還與全國涉海機構及單位建立了12個教學科研實習創新基地。
人才培養:
學院人才培養重基礎,強實踐,在“學科競賽、閱讀經典、快樂運動”三個引導育人理念指導下,通過導師制、教學實習、創新實踐、各類學科競賽等,從觀念到制度、軟件到硬件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創新人才。90多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50多名學生在全國高校氣象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英語、海洋知識、江蘇省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等競賽中獲一、二等獎,學生獲評科技發明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5項;2017-2019屆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考研出國率分別為46%、40%、45.8%。在讀研究生分布于中科院、國家氣象局和自然資源部(原國家海洋局)相關科研院所、雙一流高校、國外知名高校;就業在崗學生分布于自然資源部、國家氣象局、航空空管局、頂級風能能源公司、國家和省級公務員、國內外高科技海洋資訊、設備研發應用公司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