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學院
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以機械工程學科為主導方向,以機械設計與制造、機器人工程、材料加工、能源動力、工業設計等為主要專業特色,面向工程應用,培養現代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與信息化、機器人設計及制造、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機電系統測試與控制、空調與制冷、材料加工工程、工業設計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機器人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工業設計五個本科專業;擁有水利機械二級學科博士點、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加工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機械(專業學位)碩士點。“機械電子工程”為部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本科專業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第一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9年6月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能源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工程和工業設計本科專業為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專業類。擁有河海大學--寶菱重工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力學與水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共建)2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機械基礎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常州校區工程訓練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實踐教學平臺。
學院設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業設計四個系,力學、工程圖學兩個教研室。現有本科、碩士、博士、留學生等各類在讀生2267人,其中,本科生1765人,在讀研究生502人;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專任教師104人,教授21人,副教授4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8人;專任教師中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6人,4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4人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8人入選“江蘇省雙創博士”。
學院擁有疏浚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特種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等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擁有常州市數字化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光伏系統集成與生產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州市高空作業裝備與智能技術重點實驗室等4個市級等科研平臺;設有河海大學機械設計與制造研究所、河海大學機電控制及水下機器人研究所、河海大學焊接技術與金屬結構研究所、河海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研究所、河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河海大學疏浚教育與研究中心、河海大學特種機器人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
近年來,學院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等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7項;機械工程專業教學成果獲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項、國家“863”、“973”計劃重點項目子項目3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3項、部省基金項目40余項、橫向研發合作項目100余項,年科研項目經費平均1200萬元以上,2018年科研項目經費達到3000萬元。每年公開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三類高質量論文SCI/EI檢索1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每年100余項。
學院注重加強學生的基礎理論、專業課程及實踐環節的教育,十分重視外語、計算機應用、現代制造技術和創新意識與能力的訓練。為進一步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實施個性化“英才計劃”、“卓越計劃”、“1442工程”和“162”計劃培養模式創新,努力培養學術英才、工程英才、管理英才和創新創業人才。
多年來學院培養的學生具有機電結合、工管結合的特點,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學院學生先后在足球機器人世界杯比賽、國際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機器人比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數模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去向包括國有和中外合資大中型企業、研究所、設計院、水力電力公司等企事業單位,近幾年學生考取公務員的比例逐年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繼續升學率達到43%左右。從畢業生的調查反饋信息中獲悉,學院畢業生中有很多人已成為本單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干,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歡迎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