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格萊特研究院的文化和院訓是誠信、嚴謹、挑戰、創新,以此要求教職工以身作則并教育學生。
學院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物理以及納米材料與技術4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以及控制工程是江蘇省特色專業,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其中材料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江蘇省重點學科。
現有先進微納米材料及裝備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微納米材料及裝備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先進微納米材料與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工信部新型顯示材料與器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工信部先進金屬與金屬間化合物材料技術重點實驗室、先進微納米材料與技術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以及投資1.5億的材料結構與性能測試中心。學院擁有一流的儀器設備和科研環境,100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40余臺(套),包括三維原子探針、聚焦離子束、氦離子顯微鏡、球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光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擁有標準化的納米光電子學平臺、納米器件加工平臺等先進基礎科研設施,為進行材料、能源、器件等各領域的研究搭建了優良平臺。此外,學校于2012年建立“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由納米材料創始人、德國科學院前副院長Herbert Gleiter教授任所長,德國科學院Harald Fuchs、Horst Hahn院士和中科院盧柯院士等為首席科學家,組建非晶與晶態納米固體、自組裝納米結構和納米金屬材料等研究團隊,另外還建有由青年首席科學家領銜的納米能源材料研究組。
近年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成就顯著,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學術水平高、富有教學和科研經驗、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院教職工總數137人,專任教師121人,教師隊伍學歷層次高,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學者1人,國家“杰青”2人,國家“優青”3人,科技部“創新領軍人才”1人,青年長江1人,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防科技卓青1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青年千人2名,霍英東基金1人,一次性政府特殊津貼2人,高被引科學家6人次,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1人,江蘇省“杰青”4人,江蘇省雙創人才6人,江蘇省特聘教授4人,江蘇省“333工程”人才13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12人,江蘇省創新團隊4個,青年教授16人;正高職稱44人,副高職稱43人,中級職稱34人;博導33人,碩導48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比例達到56.2%,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博士化率達到100%,全院教師博士化率達到95.1%;聘請國內外客座教授和海外博士生導師數十名。
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一大批高層次科研項目,形成了特種金屬材料、納米結構金屬、光電材料器件、能量轉換材料、智能焊接增材、先進加工技術等特色研究方向。
學院長期堅持與國內外同行開展學術交流,與美國國家橡樹嶺實驗室、俄羅斯烏法航空學院、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國明斯特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兵器工業第52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高校與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研究,互派學生和教師互訪,目前已接納了法國、德國、新西蘭、印度、俄羅斯等國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到我院開展研究工作。
學院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培養了包括學術水平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博士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