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
信息與機電工程學院是上海師范大學下屬為數不多的工科學院之一,地處上海最南端的杭州灣畔,毗鄰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是上海師范大學首批整建制在奉賢校區的三個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175人;在校生2478人,其中碩士研究生301多人、本科生2177人。
學院設有計算機系、電氣信息系、通信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實驗中心、計算中心。學院現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下設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即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本科專業7個: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范)、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3個,即電子信息工程(中美合作)、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美合作)、汽車服務工程(中德合作)。
學院擁有實驗教學場所近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12000多件,設備總資產達6000多萬。實驗中心設有電工電子基礎實驗室、電氣專業實驗室、計算機專業實驗室、機械工程專業實驗室、金工實習廠等,服務于本院以及相關學院的實驗教學任務。2012年,獲上海市教委資助,新建“創新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物質基礎保障。計算中心則為全校學生提供計算機通識課教育,提高廣大學生的整體信息化素養,并專門建成了無障礙學習空間,為在校的盲生提供學習方便。
40年來,學院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術為引領、以工程科學為基礎”的發展思路,突出工科核心、教育特色、校企聯合、國際化辦學特點,致力于培養符合未來信息技術和工程技術發展需求,創新實踐能力較強,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卓越工程人才和教師教育人才。
近五年,學院累計有15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各類科創項目和專業競賽,其中,國家級和上海市大學生創新項目獲批100多項,在計算機、機械、電子、汽車、數學、英語等學科的全國和地區各大重要賽事中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200多項。2018—2019年期間,在一些重量級比賽的獲獎級別上更有了明顯突破,其中,2018年“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獲得全國二等獎,2019年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物聯網設計競賽中均獲得全國一等獎,2018、2019連續兩年全國研究生電子設計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2019年,學院學生擔任教練并帶領南京一中參賽隊在FIRST機器人挑戰賽世界錦標賽總決賽獲得亞軍、以及圖靈區冠軍和卓越工程獎。
多年來,學院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本專科生和研究生人才進入到工程行業、職業教育、基礎教育、行政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工作,受到用人單位廣泛歡迎,更有一大批畢業生經過多年磨礪已經成長為校長、特級教師、企業高管等棟梁之才。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到知名企業工作,其中不乏阿里巴巴、PayPal、上汽、埃森哲、采埃孚、福耀玻璃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進入國內外高校攻讀碩、博士研究生,其中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知名學府深造的人數逐年遞增。學院畢業生整體就業率在學校名列前茅,研究生簽約率連續多年穩居全校第一。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主體,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五年來,學院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為學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中,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上海市全英語課程建設專業2個;上海市精品課程2門、上海市重點課程4門、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1門、上海市全英語課程 8門。2017年,學院獲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 ‘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工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與此同時,學院還推出了創新實驗班、導師制、本碩貫通等一系列培養機制改革措施。
學院基于多專業交叉融合的新工科視野,不斷探索上海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技術與師范教育特色融合的專業人才培養前沿模式。學院開設“人工智能+教育”試點班,專門培養人工智能領域工程技術人才與教師教育人才,試點班于2018年9月開始面向全校招生。學院成立人工智能STEM教育研究中心,實現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工程技術與基礎教育相融合,為中小學提供特色教育服務,培養未來基礎教育領航者。學院與奉賢區科委合作建立奉賢區科普示范基地、舉辦機器人夏令營等,還積極承辦“FIRST機器人競賽”“ WRO機器人高手大會東區聯盟賽”“FIRST科技挑戰賽上海邀請賽”等大型賽事,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STEM教育的覆蓋面與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