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貿易學院
基本情況:學院前身是1984年在英語系中設置并孵化的國際貿易專業,1988年成立對外經濟貿易系,1993年擴建為國際經濟貿易管理學院,2006年重組為國際金融貿易學院。學院現有金融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會計學(英語)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自然語言處理與金融大數據)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是學院對接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需求而設立的特色工科專業,將于2020年開始正式招生。學院擁有一個應用經濟學一級碩士點,以及一個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生招生方向。應用經濟學一級碩士點下設國際貿易學、金融學和統計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增設金融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2018年增設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金融專業碩士項目在2018年的金融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中位列全國同批參評的60所高校第一名。2012年起開設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考試培訓項目(非學歷),并設立ACCA全球考試考點;2016年啟動“多語種+”金融人才實驗班項目,提供金融學輔修學士學位課程教育。此外,學院建有上海市專業碩士實踐基地、上外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大數據金融研究中心和大數據與應用統計研究中心。
培養目標:國際金融貿易學院歷來重視學生專業培養的差異化競爭,明確了錯位打造經濟與金融專業競爭優勢的立足點和路徑選擇:以學校現有多語種專業為自身優勢,結合上外在貿易、金融和會計等專業建設的經驗積累,通過校內聯動、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全方位打造適應全球金融競爭、貿易競爭以及產業變遷的特色專業。隨著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設立,涵蓋經濟學、管理學和工學三大學科門類的四個本科專業將通過進一步建設與發展,逐漸形成以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為支持基礎、專業交叉與優勢互補、并在彼此融合中不斷孕育出人才培養的新特色與新優勢,以適應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產業與技術變遷對匹配性人才培養的需求。
教學特色:國際金融貿易學院堅持“固本強基、融合貫通、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積極推進以“啟發式教學”和“批判性討論”為特色的小班化、精品化授課模式,專業課程設置凸顯“國際化、專業化、實務化”特征,堅持專業與英語雙修的特色;在英語必修課程之外,學院還提供第二學位英語(輔修)課程。學生在二年級與四年級時分別參加英語專業四、八級國家考試,通過者可分獲英語專業四級、八級證書。
師資團隊:學院擁有一支熱愛教育事業,以上海市領軍人才為核心、上海市“****”為紐帶的高素質教學和科研團隊。學院現有教職工63人,其中教師52人(含教授14名,副教授21名),46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82%以上的教師擁有海外研修和留學經歷并具有雙語或全英語專業教學能力。學院另有一支由60余名中外著名學者、資深經濟金融人才組成的兼職教授隊伍。學院教授受聘擔任中央有關部門與上海市有關部門專家,為國家和上海發展提供政策建議;學院教授還長期擔任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特約嘉賓以及《文匯報》、《環球時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重要媒體專欄作家,發表專欄文章近千篇。
國際合作:學院高度重視培養與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積極與國外知名院校開展交流合作。現學院已與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高級管理學院、荷蘭鹿特丹商學院、意大利特蘭托大學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從2007年開始,學院與卡爾頓大學互派學生交流訪學;2008年以來,學院分別與美國西雅圖大學、肯特州立大學和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的“3+2”本碩連讀項目;2019年起,學院與美國蒙大拿大學共建海外暑期實踐項目。同時,學院還有計劃地輸送學生赴美國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各類游學活動。
學生培養:學院以“博雅恒遠、明禮修身”為院訓,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各專業的學生起點高、思想活、能力強,在國際賽事中多次獲獎,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繼2015年華冰清同學收獲ACCA單科大陸地區第一名后,陳靈霖同學在2018年ACCA考試中勇奪單科全球第一。2019年,學院本科學生一舉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